教育+公益 助力扶贫攻坚

  • 时间:2018-11-14
  • 来源: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
  • 作者:

11月13日,广州的勒杜鹃正是盛放的季节,46名来自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贵州三都”)的少数民族学生兴高采烈地坐在我校科技中心报告厅,一场专为他们举行的开班典礼正隆重举行。青春故事即将开演,只为技艺有成,不负芳华。

由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广州岭南教育集团三方共同开办的“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以我校为办学培养基地,第一期46名少数民族学生已于9月中旬来校报到注册,并全部入读电子商务重点专业。为激励学子发奋图强,学有所成,我校特地举行开班仪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技管处处长张广立,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副县长欧善闯,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雄慧,广州岭南教育集团总裁、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董事长贺惠芬,校长黄克明,广东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胜强等领导出席仪式并纷纷赠言。

激励前行,技行天下不是梦

贺惠芬董事长在致辞中指出,“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为贵州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的“绿色通道”,希望为贫困地区培养“德厚、艺高、博学、笃行”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张广立处长赠言学子:要珍惜机会,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参加学习,学好本领,取好真经,学以致用。他还希望我校发挥办学优势,创造出省技工教育精准扶贫的新方法、新经验,将学生培养成为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希望我校与黄埔区人民政府、三都县继续探索丰富合作内容,提升合作水平,把这项合作项目打造成为我省技工院校精准扶贫典范,为全省技工院校创造更多的经验,为促进黄埔区、三都县和我省技工教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欧善闯副县长寄语学子:要自信自强,传递三都好声音,珍惜学习机遇,端正学习态度,服从学校管理,努力成长成材,报效社会。

李雄慧局长激励学子:黄埔区有着畅通的就业前景,希望同学们传递正能量,带动家乡更多的人敢于走出来,面对人生。

“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班长覃松在典礼上回顾了入校以来的点滴生活。异地求学、背井离乡,离愁酸楚自然是免不了的,他说:“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老师、学长们和宿管叔叔阿姨给了我们无限温暖,我们一定珍惜机会,不负期望,学好技能,回报社会与家乡。”

播种希望,岭南高技大爱打通求学路

我校与贵州三都缘起于2018年5月,贺惠芬董事长随广州市政协考察团赴贵州三都调研,了解到贵州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后,经与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贵州三都人民政府三方筹措,决定以我校为办学培养基地,连续三年开办“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为贵州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优质教育的“绿色通道”,圆孩子们的读书梦。就这样, 4个月后,由贵州省三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选送的46名三都县贫困学子怀揣着梦想,开始了异地求学之旅。

三方签约

启动开班仪式

黄埔区人社局、三都县人社局授予我校班旗

“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学生现场才艺表演

为了帮助46名少年顺利完成三年学业,广东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捐助了34.5万元学杂费,黄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广州市黄埔区慈善会扶贫专项基金中调拨10万给学生作为学杂费补贴,广州开放区善德助学促进会、广州文冲船厂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等多家机构企业捐助了一批生活用品。

捐赠仪式

寓教于乐,花样少年玩转校园

入学以后,学校除了为学子们提供专业的技能学习,还陆续开展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的经典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励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广州游览、校长讲座、文训、班会等多种形式,帮助“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学子适应新环境,融入新校园。现在,他们已经开始玩转校园,徜徉于专业知识的海洋,在协会与社团中成长锻炼,与老师同学打成一片。

广州一日游——广州塔

广州一日游——黄埔军校

广州一日游——辛亥革命纪念馆

主题班会

专题讲座

文训

素质拓展

希冀未来,静待春色满园

“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是广州岭南教育集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的号召,贯彻落实省人社厅技工教育扶贫有关精神的重要实践,我校作为岭南教育集团的一份子,此次承接贵州学子的学习培训任务,是学校落实“教育+公益 助力扶贫攻”理念,贯通贵州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优质教育的“绿色通道”的具体表现。

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广东省技工教育与全国八省区建立了扶贫协助关系,在免学费、精准培养、高质量就业等方面具备较完善的扶贫机制。通过技工教育,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在经济发展较好的珠三角就业,能有效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推进共同致富奔小康。“技能扶贫”是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以培养贫困地区孩子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地方脱贫“战斗力”,努力在现在,希冀在未来,那一刻必将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