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立我省技工院校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

  • 时间:2019-04-18
  • 来源: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
  • 作者:

 

                                 粤人社函〔2015〕185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局,各技工院校:

为贯彻落实《关于大力促进我省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意见》(粤人社函〔2014〕240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更加合理地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促进我省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现就加快建立我省技工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优化技能人才培养结构,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适应性原则,努力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坚持前瞻性原则,适度超前设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专业;坚持特色性原则,凸显专业建设的区域特色和院校特色;坚持整体性原则,努力实现专业的层次、数量、类别等结构上的整体优化;坚持校企合作原则,不断提高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工作目标

调整布局结构,使专业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内涵建设,使技工院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适应发展需求,使技能人才培养结构更加优化;创新管理制度,落实和扩大技工院校专业设置自主权,使体制机制更具活力。最终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与院校自主发展相结合的专业动态调整新机制。

四、政策导向

(一)强化专业服务产业发展导向。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及调整应以我省现代产业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为导向,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要予以大力支持。要优先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优化发展与传统支柱产业调整升级相关的专业,积极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有效控制新增设经管类、数控类、学前教育等布点较多的专业。大力压缩社会需求趋于饱和的专业。

(二)进一步扩大专业覆盖面。加快填空补缺,促进我省技工教育专业全面均衡发展。加快培育新的专业优势,支持技工院校创造条件发展专业目录中尚未布点的专业类。专业目录中已布点的专业类,要创造条件扩大设置尚未开设的专业工种。支持技工院校创造条件设置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鼓励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加快发展社会管理类、现代农业类、生物医学类、安全类、家庭养老类等特色、短缺专业。

(三)推进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对传统、老牌专业采取撤、并、扩等形式进行全面梳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低层次的重复性设置。传统、老牌专业的改造升级要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并深化校企共建力度,注重技术更新和多工种的交叉融合,坚持“宽口径、大专业、小方向”的专业群设置体系,不断提高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四)推动专业协同创新发展。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协同发展,为专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与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的协同发展,促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与教学改革的协同发展,推行专业建设一体化改革,促进专业建设能力提升;与管理体制改革的协同发展,促进专业系重组、教师转型;与对外交流合作的协同发展,吸收国际优质课程和资源,提升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五、主要举措

(一)修订完善专业建设规划。各地、各院校要根据国家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以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新要求,从学校类型、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等出发,分析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修订和完善本地区、本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2020年以前专业的总体规模、布局结构、质量标准和效益目标,于2016年年中以前按隶属关系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二)修订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各技工院校要根据备案通过的专业建设规划,对各专业、各层级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进行全面修订,统筹推进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不同层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无缝对接,形成系统化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专业管理、专业建设衔接模式,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三)定期发布专业设置信息指南。省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市场需求对全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等提出意见建议,定期发布“技工院校专业调整指导目录”,明确一定时期内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专业,作为技工院校设置和调整专业的主要依据。各地区、各院校要根据指导目录和本地区、本院校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四)改进专业设置审核管理办法。为避免过度、过快和重复设置专业造成同质化竞争、结构性过剩,对新设立未满三年的技工学校,年度新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5个;其他技工院校年度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4个。对于纳入专业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的专业,省内同一区域其他技工院校已经开设相同或类似专业的,原则上不再新增设。

(五)强化特色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各技工院校合理定位,鼓励错位发展、凝练特色,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本校特色、争创一流。实施省级示范性专业建设,在全省技工院校中扶持建设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质量好的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立不定期更新、适时优化调整、定期复评的动态管理机制。

(六)加强专业建设的评估与监控。完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对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进行年度检查、发布专业建设质量年度报告。定期开展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的绩效考评,对评审和经费投入实施动态调整。不定期对全省布点较多的专业开展专项评估和动态监控。

(七)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建立我省“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专业预警与重点产业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对重点企业、行业、产业技能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和分析,定期提出“红、黄、绿”牌专业名单。从2016年起,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低下、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列入预警名单;连续3年列入预警名单的,撤销该专业点。组织专家积极探索自愿撤销、定向增列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各地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技工院校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院校实际制定专业动态调整的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省厅将对各地区、各院校专业调整和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作为学校内涵建设成绩与省财政资金投入挂钩的重要依据。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5年8月6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